與純水機不一樣,超純水機是采用預處理、反滲透技術、超純化處理以及后級處理等方法,將水中的導電介質幾乎*去除,又將水中不離解的膠體物質、氣體及有機物均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處理設備。如今,微濾,超濾,電滲析和反滲透技術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,膜法制備純水取代了傳統的離子交換器系統。 據悉,早期超純水的需求主要是來自發電、醫藥化工、造紙等行業,水質要求相對較低,其制備只要采用離子交換,該方法的主要缺點是化學藥劑再生,既麻煩又不經濟,而且由于強行樹脂對一般有機分子除去效果差,出水中TOC含量高,此技術不僅解決了TOC問題,更滿足不了電子行業對純水質量的要求 。

反滲透技術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滲透壓的作用下,依據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將這些物質和水分離開來。反滲透膜的膜孔徑非常小,因此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鹽類、膠體、微生物、有機物等。
大家都知道在使用超純水機中如果沒有及時更換耗材,會造成超機器本身水中的有機物、膠體和金屬氧化物等污染,所以各部件都是有使用周期的,所以需定期更換。
目前許多廠家生產的純水微生物超標,就是消毒、保養不力造成的。反滲透設備沒有采用消毒液保養;設備安裝好后沒有對整個管路和預處理設備消毒;間斷運行不采取消毒和保養措施;沒有定期對預處理設備和反滲透設備消毒;保養液失效或濃度不夠。復合聚酰胺膜使用中普遍存在的問題,因為聚酰胺膜耐余氯性差,在使用中沒有正確投加氯等消毒劑,加上用戶對微生物的預防重視不夠,容易導致微生物的污染。
反滲透設備在使用過程中,除了性能的正常衰減外,由于污染而引起設備性能的衰減更為嚴重。通常的污染主要有化學垢,有機物及膠體污染,微生物污染等。不同的污染表現出的癥狀是不同的。
膠體污染:發生膠體污染時,通常伴隨著以下兩個特性:前處理中微濾器堵塞得很快,尤其是壓差增大很快,B、SDI值通常在2.5以上。
微生物污染:發生微生物污染時,反滲透設備的透過水和濃縮水中的細菌總數都比較高,平時一定沒有按要求進行保養和消毒。
鈣垢:可依據原水水質及設計參數進行判斷。
由于一般性的自來水經過RO膜過濾后的純水電導率5μs/cm(RO膜過濾后出水電導=進水電導×除鹽率,一般進口反滲透膜脫鹽率都能達到99%以上,5年內運行能保證97%以上。對出水電導要求比較高的,可以采用2級反滲透,再經過簡單的處理。